close
我很喜歡文章中,老師的教學法,
利用實做,讓孩子真正體會「原諒」的藝術,
「體會」「體悟」就是我們用身體親身的去學會、去了悟,
有時候直接告訴孩子這個不能做、這個不要做,
倒不如換個方式,讓他瞭解看似規定背後的道理,
會不會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呢?
《文章分享—原諒的藝術》
珍說我新理的頭髮很醜,
巴比打了我的頭,
吉米雖然知道我必需提高平均分數,卻不肯讓我抄他的作業...
每件事都讓我欣然地丟個馬鈴薯到袋子裡,
還發誓絕不原諒這些對不起我的人.
利用實做,讓孩子真正體會「原諒」的藝術,
「體會」「體悟」就是我們用身體親身的去學會、去了悟,
有時候直接告訴孩子這個不能做、這個不要做,
倒不如換個方式,讓他瞭解看似規定背後的道理,
會不會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呢?
《文章分享—原諒的藝術》
有一天,有位老師叫班上每個同學各帶個大袋子到學校,
她還叫大家到雜貨店去買一袋馬鈴薯,
大家就以為老師發神經病,或她對馬鈴薯有特殊的喜好.
她還叫大家到雜貨店去買一袋馬鈴薯,
大家就以為老師發神經病,或她對馬鈴薯有特殊的喜好.
第二天上課時,老師叫大家給自己不願意原諒的人選一個馬鈴薯,
將這人的名字以及犯錯的日期都寫在上面, 再把馬鈴薯丟到袋子裡,這是我們這一週的作業.
將這人的名字以及犯錯的日期都寫在上面, 再把馬鈴薯丟到袋子裡,這是我們這一週的作業.
第一天還蠻好玩的,快放學時,我的袋子裡已經有了九個馬鈴薯,
珍說我新理的頭髮很醜,
巴比打了我的頭,
吉米雖然知道我必需提高平均分數,卻不肯讓我抄他的作業...
每件事都讓我欣然地丟個馬鈴薯到袋子裡,
還發誓絕不原諒這些對不起我的人.
下課時,老師說在這一整週裡,不論到哪兒都得帶著這個袋子.
我們扛著袋子到學校,回家,甚至和朋友外出也不例外,
好啦!一週後,那袋馬鈴薯就變成了相當沉重的負荷,
我已經裝了差不多五十個馬鈴薯在裡面,真把我壓垮了,我等不及這項作業快結束,
第二天老師問:你們知道自己不肯原諒別人的結果了嗎?
會有重量壓在肩牓上, 你不肯原諒的人愈多,這個擔子就愈重,
對這個重擔要怎麼辦呢?
老師停了幾分鐘讓我們先想一想,然後她自己回答:...放下來就行了
我們扛著袋子到學校,回家,甚至和朋友外出也不例外,
好啦!一週後,那袋馬鈴薯就變成了相當沉重的負荷,
我已經裝了差不多五十個馬鈴薯在裡面,真把我壓垮了,我等不及這項作業快結束,
第二天老師問:你們知道自己不肯原諒別人的結果了嗎?
會有重量壓在肩牓上, 你不肯原諒的人愈多,這個擔子就愈重,
對這個重擔要怎麼辦呢?
老師停了幾分鐘讓我們先想一想,然後她自己回答:...放下來就行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