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jpg 

上八卦柔身掌課時,從第一堂課開始,就要求學員要微笑,

我猜想學員應該充滿疑惑,搞不好還有os出現呢!

喜息要微笑

學員os:呼吸這樣笑,很呆耶,老師不會把我當傻子吧

滾翻爭裹也要微笑

學員os:喔!都快做到抽筋了還要笑,那笑的出來呀

 

老師說[微笑是進入氣功場域的鑰匙]

在學員還沒有深刻感受之前,有一篇文章很不錯,推薦給大家看看!

[微笑禪]

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語言,打破人與人的籓籬,拉近心與心的距離,而佛菩薩的微笑有更深的涵義,看到世人雖苦卻有解脫的希望,現代人可以透過禪修學習,讓煩惱少一點,微笑多一點,擁有和佛一樣的笑容。

  被父母逗弄著的,咯吱咯吱笑的襁褓中的嬰兒,讓人感覺微笑應該像是人的本能一樣,說笑就能笑。可是我們也發現,笑不出來卻好像是現代人普遍的現象,無論是微笑、呵呵笑還是大笑,因此原本是超越種族文化的共通語言——微笑,反倒成了一個必須被鼓勵的活動。

  其實不管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就算不懂得當地語言,只要透過臉上一抹淺淺的微笑,便可以建立起溝通的橋樑。無獨有偶,微笑也是佛菩薩造像的共同表情特徵。世界各地的佛像或許因為民族地域不同而有風格上的差異,但佛菩薩臉上的笑容卻始終如一。

  佛菩薩的造像是根據人的形象而造的,然而為什麼歷代的佛教藝師有志一同地賦予佛像如此溫暖、慈愛、且令人感到歡喜的笑容?而諸佛菩薩的微笑,又代表什麼樣的意涵?

佛的微笑妙意

  香港文化人梁文道在〈哲學的微笑〉一文中提到,曾因在旅行中偶爾發現佛像臉上那一抹特別的微笑,進而對佛教產生興趣。「我始終迷惑於那種笑。他們到底在笑什麼呢?在那一雙雙閤上的眼皮後面,他們究竟看到什麼了呢?」學哲學的他,就此帶著哲學家慣有的疑惑開始認識佛教。

  佛臉上的笑容,應該也是接引眾生學佛的重要元素吧?誕生於西元二世紀左右、宣說大乘佛教的龍樹菩薩,就曾在詮釋《摩訶般若波羅密經》的《大智度論》中,為我們分析了佛陀的微笑妙意。

  龍樹菩薩認為佛陀的笑意具有多層次的涵意:以慈眼凝視眾生的佛陀,看見迷惘的眾生一方面想要逃避苦痛,另一方面卻做出更多讓自己更加痛苦的事,臉上不禁泛出慈悲寬容的微笑。佛陀知道要讓眾生知曉佛法,並從困頓中解脫,並不容易,但在看見困難的同時,卻也同時看見眾生得度的希望,因此,佛陀的臉上再度浮現笑容。佛菩薩臉上那一抹淺淺的笑容,蘊含著豐富的內涵,與眾生因種種世俗因緣而生起的笑容大不相同。

  關於佛像臉上的笑意,藝術史學者也試著從佛教藝術的發展脈絡來瞭解。學者們經過研究發現,佛像的笑容與古希臘雕像上一種名為「古意的微笑」的面部表情極為相似。這種微笑是古希臘雕像的重要特徵,影響力亦遍及整個歐洲的雕像藝術。

  約西元前兩百年左右,佛像藝術在受希臘文化深度影響的犍陀羅地區(今巴基斯坦)開始發展,希臘人「古意的微笑」,也巧妙被佛教藝師所借用,成為佛的圖像語言。然而希臘式的微笑與佛像的微笑雖然表現手法類似,內涵卻截然不同。希臘式的微笑,強調一種入世、人性的情懷,並且有種「英雄式勝利」的意味。而佛像的微笑卻已經把這種「英雄式的勝利」轉化成慈悲與智慧的展現,同時具有觀照內心的深刻意涵。

微笑,幸福恩多芬

  那麼一般人的笑與佛的笑又有什麼不同?一般人可不可能擁有像佛菩薩那般安詳自在的微笑?對一般人而言,笑是內心「樂受」最真實的反映。純真的兒童嚐到甜甜的冰淇淋、運動選手在競賽中得到勝利時,自然而然會展現出笑容。這種因喜悅而來的笑,從生理科學的角度來看,似乎只是大腦與神經、肌肉的協調作用,沒什麼大學問;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卻未必如此簡單。

  法鼓山紐約象崗道場的住持果醒法師認為,「人的臉部表情其實是內心的投射。」當一個人內心感受不到快樂時,臉上也難有笑容。尤其現代人面對生存競爭的壓力,人際關係變得冷漠,再加上過度的自我防衛,使得真心的、珍貴的笑容在許多人生活中蒸發不見。如何為不愛笑的現代人尋回珍貴的微笑,也成為需要關心的課題。

  果醒法師以自身為例談過來人的經驗。法師從小個性開朗,活潑愛笑,但成年以後卻因各種壓力,一度失去燦爛的笑容。後來學了佛,繼而出家,在修行生活中體會到那份安定自在的感覺,終於慢慢拾回失落已久的微笑,現在的果醒法師更常以親切、溫暖的笑容感染周遭的人。法師認為保持笑容對身心有許多好處,因此也在日常的開示與禪修課程中,不斷鼓勵禪眾多微笑,多多練習「微笑禪」。

  微笑對身心的利益,更為當代醫學所肯定。根據醫學研究,微笑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名為恩多芬(Endorphine,又稱為腦啡)的賀爾蒙,會讓人產生幸福感。而這種由人體自然產生的「幸福賀爾蒙」,經醫學證明具有抗憂鬱的效果,卻比藥物更健康、更安全。果醒法師就曾有一位患有憂鬱症的學員,在法師的鼓勵下開始練習微笑,最後成功治癒了憂鬱症。此外微笑在對治頭痛、失眠等身心困擾的效果顯著,並且可以增進心肺功能與增強抗體。因為微笑在醫療方面顯著的功效,使得近代甚而產生了結合生理學與心理學的「微笑學」(Gelotology)。

人生雜誌電子報304期--【微笑禪】
http://www.ddc.com.tw/epaper/C/2008/2008120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llych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